安徽芜湖市地方语言特色有哪些

智谱集 人气:2.9W

芜湖方言属于江淮方言系统,又有一定的特性。比如:在疑问句式中,大多为“哈+动词或形容词”;芜湖方言中用z、c、s通常代替zh、ch、sh;芜湖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语言中的五种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安徽芜湖市地方语言特色有哪些

戏曲语言受到的影响:

古人对梨簧戏的唱词有这样的评价,“语轻清不如省会,而亦明白易晓”,其中的“明白易晓”指的就是梨簧戏唱词的特点。梨簧戏的唱词与京剧不同,它不要求一定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合辙押韵,它只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即可,因为梨簧戏当时面对的观众群是以芜湖市民及底层农民为主,所以梨簧戏剧中人物使用的语言大多以纯粹的芜湖方言为主,通俗易懂。由此可见,梨簧戏辐射范围广与它自身本土语言特色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般来说,新的语言入侵依靠扎根基层的戏曲文化艺术最为妥当。反之,地方特色的语音语调在一定程度也会反作用于这些扎根其中的戏曲艺术。

因此,梨簧戏中除了韵白之外,口语白和方言白中的语言特色来源于芜湖地方方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唱词的特点也对芜湖方言传承有着现实的意义。

结合戏曲片段来谈谈语言调值:

“灯船戏罢平安戏,豪竹哀丝处处催。”这是词中的梨簧戏,丝竹悠悠唱出故乡调。虽然梨簧戏从底层破土而出,但经过艺术人们不断发展,从其他戏曲艺术中取长补短,使得梨簧戏具有完整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在梨簧戏演出的众多剧中,其中凸显梨簧戏特色的完整剧目有《安安送米》、《清风亭》、《长生殿》、《白娘子传奇》等等,折子戏有《牡丹亭》的《春香闹学》、《西厢记》的《拷红》等等。地方戏曲有它独有的方言特征,旋律特征,同时也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方面来看,虽然梨簧戏的语言有京剧中韵白的影子,这是中国的地方戏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但是每个地方的剧种由它的音乐、地域、语言的情况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所以具体到个别的戏曲种类当中时,梨簧戏的音乐让人听起来很亲切,不仅是因为吸收了二簧梆子和昆曲的特点,更因其对唱腔,演奏,服装道具,舞台背景处处显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因此有人称赞梨簧戏曰:“梨园美哉梨簧腔,雅俗共赏渊源长。”结合具体的演出剧目来说,芜湖梨簧剧团演唱剧目《白娘子传奇》其中的唱词“离去了峨眉山,来到钱塘,人世间竟有这美丽的湖山。”梨簧剧团面对经典传统剧目,京腔式的吐字,京剧演出所例用的服装、道具也能在梨簧戏的舞台上展现出另一番韵味。所以雅俗共赏渊源长则侧面反映出,梨簧戏面对观众人群之广,剧目创作内容之丰富,面对各派戏曲唱腔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地方其他大戏、小戏对其的相互影响:

芜湖梨簧戏作为从底层破土而出的戏曲,必然会带有具有当地浓厚的民调、民谣的艺术特色。音律上,芜湖梨簧戏的音乐旋律与民间的摇篮曲、芜湖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基础上,又吸收了来自昆曲,二黄,西皮,梆子腔的声腔艺术和音律结构。时至今日,梨簧戏既有昆曲的优雅腔调,又有梆子、西皮、二黄的贴近生活的演出形式。故前人有“昆梆子二黄调,翻出新腔皆入妙”的美赞。除了音律之外,服装道具以及演奏用的乐器,都在各地戏曲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学习影响之下有了很多新的改进,因此,“大家风范”开始在梨簧戏中体现出来,种种有利条件为梨簧戏早期的民间说唱发展成后来的独立而又完善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